医馆电话:15318158495
医馆地址:泰安市岱岳区泮河东路大展鸿府

扫码关注公众号
肺健康
肺气肿
在中医理论范畴里,肺气肿虽无直接对应的病名,但依据其临床表现,可将其归属于“肺胀”“喘证”等范畴。中医认为,肺气肿的病理机制主要与肺肾两虚、痰浊壅肺以及气滞血瘀等密切相关。中医通过补肺益肾、化痰降逆、活血通络等方法,旨在改善肺气肿患者的症状,提高其生活质量。
首先,肺肾两虚是肺气肿的重要根源。
中医认为,肺主气,司呼吸,肾主纳气,为气之根。肺与肾在呼吸功能上相互协调、相互为用。若肺肾两虚,肺失宣降,肾不纳气,就会导致呼吸功能失调,气体在肺内潴留,肺泡过度膨胀,进而形成肺气肿。因此,中医治疗肺气肿时,会注重补肺益肾,以增强机体的呼吸功能,提高肺肾的纳气能力。
其次,痰浊壅肺也是导致肺气肿的重要因素。
痰浊的产生与肺、脾、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。肺失宣降,津液输布失常,聚而成痰;脾失健运,水湿内生,酿生痰浊;肾阳不足,不能温化水湿,也可导致痰浊内生。痰浊壅滞于肺,阻塞气道,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,进一步加重肺气肿的症状。中医在治疗时会加入化痰降逆的药物,以祛除痰浊,恢复肺气的通畅。
此外,气滞血瘀也可能影响肺气肿的病情发展。
肺气肿患者长期咳嗽、喘息,肺气郁滞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。瘀血阻滞于肺络,会影响气血的运行,加重肺部的病理变化。此时,中医会采用活血通络的方法,以促进瘀血的消散,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。
在症状表现上,肺气肿患者早期可能仅有咳嗽、咳痰,活动后感到气短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症状逐渐加重,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、喘息、胸闷、口唇紫绀等。严重时,患者甚至不能平卧,生活难以自理。中医认为这些症状都是肺肾两虚、痰浊壅肺以及气滞血瘀的外在反映。
因此,在治疗时,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、体质及病因病机,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。例如,对于肺肾两虚明显的患者,加重补肺益肾药物的用量;对于痰浊壅肺严重的患者,增加化痰降逆药物的剂量;对于气滞血瘀突出的患者,强化活血通络药物的使用,以期达到改善症状、延缓病情进展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