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馆电话:15318158495
医馆地址:泰安市岱岳区泮河东路大展鸿府

扫码关注公众号
肠胃健康
糜烂性胃炎
在中医理论里,糜烂性胃炎可归为“胃脘痛”“痞满”“呕血”“便血”等范畴。中医治疗糜烂性胃炎,以和胃止痛、清热止血、健脾祛湿为主要原则,同时强调整体调养与攻补兼施。
情志失调是引发糜烂性胃炎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、压力大,人们长期处于精神紧张、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中,易致肝失疏泄。肝主疏泄,调畅全身气机,肝气郁结则横逆犯胃,脾胃升降失常,气机阻滞,郁而化热,热伤胃络,从而出现胃脘疼痛、灼热,甚至呕血、便血等症状。针对这种情况,需疏肝理气、清热和胃,以调和脾胃气机,缓解胃脘疼痛、胀满等不适。
饮食不节同样不容忽视。
过食辛辣、油腻、生冷食物,或暴饮暴食,会直接损伤脾胃。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,水湿内停,聚而成痰,痰湿阻滞胃络,影响气血运行,导致胃黏膜充血、水肿、糜烂。此时应健脾益胃、燥湿化痰,促进脾胃功能恢复,改善胃黏膜的营养状况,减轻炎症反应。
外邪侵袭也可能诱发糜烂性胃炎。
外感湿热之邪,或寒邪入里化热,蕴结于胃腑,灼伤胃络,可引发胃脘疼痛、呕血、便血等表现。治疗时需清热化湿、凉血止血,以清除胃腑湿热之邪,保护胃黏膜,防止出血加重。
病程日久,正气亏虚,脾胃虚弱,气血生化乏源,机体抵抗力下降,病情易反复发作且难以痊愈。因此,扶正祛邪、补益脾胃是治疗的关键。只有脾胃功能正常,气血生化有源,正气充盛,才能更好地抵御病邪,促进胃黏膜的修复与再生。
在整个治疗过程中,顾护脾胃是核心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脾胃强健则气血充足,正气旺盛,有助于疾病的康复。中医治疗糜烂性胃炎,从整体出发,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、气血运行,改善脾胃功能,达到扶正祛邪、促进胃黏膜愈合的目的,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面、温和的治疗选择。
在日常生活中,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定时定量进食,避免暴饮暴食,少吃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戒烟限酒,以免进一步损伤胃黏膜。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长期精神紧张、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因为情志不畅会加重肝胃不和,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。同时,要注意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,保证充足的睡眠,以增强机体抵抗力,促进病情恢复。